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材料分析(二)

时间:2020-10-26 15:14:23责任编辑:yanggua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20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材料分析题

1、高一(2)班的语文自习课上,几个同学在议论“男同学留长发好不好看”,肖老师听见了,感兴趣地问:“你们讨论了那么长时间,结论呢?”他们都摇摇头。看着几个不肯剃掉长发的男同学,长发被高领毛衣拱起,翘得像要下蛋的母鸡尾巴,肖老师忽然问道:“想听听我的意见吗?”

这下,这几个同学可来精神了。“要听就大家一起听!”肖老师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说。当其他同学弄明白肖老师要讲什么时,也都放下手中的书准备认真听。陈刚同学还大声喊道:“我们要听真话!”他的话外音肖老师是明白的。

“大家知道吗?有权威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什么人?是女同学。因为男同学留长发是给女同学看的。”肖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都哄笑了起来,许多男同学都低下了头,几个留长发的同学尴尬地红了脸,厚脸皮的陈刚也只是笑,他的嘴巴可老实多了。“我想女同学是不会公开回答这个问题的,”肖老师接着说,“但根据报道,女同学普遍觉得男同学留长发显得很邋遢,不精神,缺乏青春活力。”

通过这次谈话,渐渐地,班上留长发的男同学越来越少了。

请仔细阅读材料,思考肖老师的做法符合哪几条德育原则,怎么符合。

2、近来,在校园里连续发生了数起中学生群殴事件:有的人被同学打得不敢上学、有的人被狂扇耳光、有的人甚至被强制拍摄自己被打的情景……公众发出疑问,这些原本发生在成人世界的恶性斗殴事件,为何频频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是什么让这些中学生屡屡向同伴挥起拳头,甚至持刀相向?

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事件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材料分析题

1.(1)案例中肖老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中的老师面对学生留长发事件没有进行一味地批评教育,而是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其爱美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2)案例中肖老师的做法符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案例中老师对于个别男同学留长发的事情,不是针对其个人进行教育,而是将其置于集体之中,“要听大家一起听”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3)案例中肖老师的做法符合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案例中老师并没有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不是以权压人,而是以理服人,讲明道理,疏通思想,让留长发的男同学自己发现错误所在,从而改变自己留长发的不良习惯。

2.(1)原因:①主观方面。第一,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情绪体验消极、道德意志薄弱、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第二,中学生情绪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具有逆反心理。第三,中学生缺乏自制性的意志品质,遇到事情难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发生群殴而不是单人对打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中学生的意志缺乏独立性,容易受别人意见的干扰。②客观方面。中学生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家庭教育失误;第二,学校教育不当;第三,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2)应对措施。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效果取决于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对众多教育因素的控制。一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有: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③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④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⑤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